20日,記者來到位于廣西路33號的老樓探訪時看到,寫有“紅房子賓館”字樣的紅色招牌還懸掛在大門正上方。整座建筑為紅色老樓,極具德式建筑風格,不過內外墻均已出現(xiàn)了老化剝落現(xiàn)象。里面的家具陳設都已搬走,騰空后,老式的裝修風格讓屋子顯得十分破舊。
老樓此前曾經是“紅房子賓館”,因此而得名“紅房子”,曾為醫(yī)藥商店舊址,為德式建筑,別號橡樹飯店。建于1905年,德國人庫爾特·羅克格設計,磚石鋼木混合結構,共四層。該建筑立面為紅色墻體。
據(jù)了解,該建筑在1949年修過一次,建筑面積1939平方米,南臨棧橋、西靠火車站,始建年代久遠,見證了青島的開埠,是西部老城區(qū)的地標之一,很多外地攝影愛好者到青島都要到這里拍攝“紅房子”。解放后曾作為某機關辦公樓,后對外出租,幾經易手,改為賓館。
相關鏈接
“紅房子”曾全球售賣
早在2009年8月,“紅房子”曾發(fā)布全球售賣的消息,掛牌底價為1665萬元。消息一出,引發(fā)眾多學者及市民的廣泛討論和關注。百年“紅房子”不僅是青島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還是青島市歷史優(yōu)秀建筑。這種雙重身份使得“紅房子”受到兩種條款的保護。另外,“紅房子”還是第二批青島市歷史優(yōu)秀建筑,這意味著它將享受歷史優(yōu)秀建筑的保護,即未經規(guī)劃部門審批,任何部門不能擅自拆除、改建、擴建。“紅房子”因涉及文物保護問題,全球售賣消息發(fā)布不久就被叫停。